螺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螺柱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3:31:11 阅读: 来源:螺柱厂家

新湖南客户端8月28日讯(记者 田甜 周帙恒 李国斌 摄影记者 张目)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这是身为记者的责任与担当。今天下午召开的2017年全省抗洪救灾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上,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作经验交流和发言,讲述了新闻媒体人在这次抗洪抢险的报道中的经历与经验。

记者将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的精彩发言进行了摘登,跟着他们一起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那个不会被忘记的夏天。

最大的胜利,是湖南人凝聚起来的抗洪精神

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记者 侯琳良

在今年抗击超历史的洪灾中,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抗洪救灾战役,最大的胜利,不是缚住了洪魔,而是湖南人在这场战斗中凝聚起来的抗洪精神。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个人感受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责任担当――

洪峰涌来,由沙袋筑成,一米多高的子堤瞬间划出一道弧线。危急时刻,天心区的几名干部立即顶上去,用身躯死死顶住沙袋,抢筑一条保卫长沙城的子堤。

一直奋战在抗洪一线的80后干部左罗说了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时刻,共产党员的责任,共产党人的担当,任何华丽的辞藻来形容都显得无力。”

第二个关键词是人间大爱――

“张灿辉赶去看线路,雨大得连雨伞都撑不住。黑暗中,社区干部黄先艳只看到他湿透的背影。”“堤上的同事都劝张灿辉回家帮忙,张灿辉固执地留了下来。因为,那道河堤的背后,是国际会展中心、地铁2号线、4号线、轻轨和磁悬浮的重要站点。”……

这是我采写的抗洪救灾典型国网长沙县供电公司职工张灿辉见报稿里的两段话。7月6日夜里11点多,湘江即将退出警戒水位,张灿辉在光达台区抢修电力后却突遭车祸去世。那个湿透的背影,无需高声歌颂,只需冷静陈述。对家人有爱,对国家、对社会更有大爱的张灿辉,就在眼前。

第三个关键词是砥砺前行――

抗洪救灾期间,人民日报湖南分社把视角对准湖南省委省政府如何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决策应对;把笔触伸向各地一线党员干部如何全力以赴、迎难而上保卫家园保护人民财产,推出了一系列报道。我深知,这个夏天一定会成为个人职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会成为激励我在新闻道路上继续奋发进取的一个新起点。

我们报道他们,他们感动了我们

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新华社湖南分社 周楠

回顾今年的抗洪报道,我想用三组关键词来总结。

第一组关键词是责任和感动。

我这次的主要职责是值守省防汛指挥部,紧盯洪水动态。汛情最紧张的9天8夜里,我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其中有3晚通宵度过。此外,我还和同事多次深入灾区,经常采访到深夜,写稿到凌晨,和衣而卧,休整片刻,又迅速出发。

枕戈待旦,日夜坚持,既源于责任,也源于感动。比如我的同事们英勇无惧冲锋在最危险的一线。绥宁县的山洪中,在没有任何灯光指引的条件下,为了拍到灾民转移的画面,电视记者刘昱同志坐上冲锋舟“盲开”,随时会有倾覆的危险。赫山区小河口的险情中,陈文广、丁春雨、王天聪等同志深夜赶赴现场,冒着随时垮坝,随时被洪水卷走的危险。范军威、刘良恒、谭畅、韩曦乐、阳建、李尕、龙弘涛,还有更多同事,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体力濒临崩溃的边缘,仍然冲锋在一线。

还有我们的报道对象,有的扛着沙袋,冲向决口,高喊“人在堤在”。有的让出逃生的机会,呼喊“让群众先走,所有党员干部殿后”。有的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僧尼,有妇女,有少年,有老板,有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市民,他们送来西瓜,送来药品,送来米粉,扛起沙袋,犹如一个个泥丸,汇聚成一道道坚固的大堤。

我们报道他们,宣传他们,他们感动我们,激励我们。我们默契,我们抱团,我们守望,在洪水面前共同担当。

第二组关键词是正能量与好声音。

从6月下旬第一场暴雨开始,分社分党组迅速召开报道策划会,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在汛情变得更严峻时,分社分党组决定,所有员工一律不批准休假,正在休假的人员返回岗位。

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我们挖掘正能量,聚焦“换届干部”经受抗洪这场“入职大考”。从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到普通群众的感人点滴,我们用手中的笔,书写了许多平凡又感人的“抗洪传奇”,传播了动人又朴实的好声音。

第三组关键词是荣幸参与和不忘初心。

在洪水最严峻的半个多月里,在分社党组的领导下,我们的稿件在省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鼓舞了全省抗洪一线队伍的士气,对全省抗洪给予强大的支持。我们还向全世界传播湖南抗洪故事,我们同事合作在YouTube、Facebook、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做了不少深受好评的抗洪报道。

能参与今年的抗洪报道,我和我的领导同事们倍感荣幸,我们履行了自己应有的责任,无愧于“新华社记者”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字。今后,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用电波第一时间传播权威声音

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记者站记者 傅蕾

由于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在暴雨期间全天候持续关注湖南暴雨灾情,各大重点节目:《新闻与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央广新闻》《直播中国》《全国新闻联播》《央广夜新闻》等不同节目都需要侧重点不同的暴雨灾情稿件或现场连线,防汛抗洪期间,我几乎从早到晚在“战斗”,从抗洪现场回来,就立即做稿子,做完又立即出发,有时候就是在大堤上或者车上做连线、写稿子,平均每天发稿在5篇以上。

记得湖南汛情刚发生时,我们正忙于在湘西大山里进行扶贫采访,得知益阳桃江县资江大堤出现重大险情,站里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立即完成手中采访,迅速行动,我和同事一起冒着倾盆大雨驱车六小时赶赴现场,迅速深入到第一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我是一名广播记者,广播突出的是声音表达,追求以声传情。在这次抗洪报道中,广播的声音特长再一次得到了充分运用和展示。防汛抗洪指挥部的权威声音、一线救援的声音、抢通道路的机器轰隆声、当地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排查的声音、当地干部群众抗洪救灾的声音都通过国家电台的连线、录音报道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多种声音元素极大增强了报道的震撼力。

作为一名央媒记者,我时刻记得自己的职责,努力做好权威发布,凸显国家电台公信力。今年汛期,暴雨使南方不少省市出现了内涝,网上流传各地不断出现堤坝溃口,很多内容后经相关部门查实,都是往年或某地过去发生的事情。在这样一场大规模抗洪抢险报道中,我通过央广权威媒体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音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声音,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把焦点聚焦到一线救灾官兵、以及干群合力救灾上面,形成传递正能量的有效报道,并发出一系列权威报道,一方面增强了网上民众和抗洪抢险官兵信心和动力,另一方面有效减缓了网上负面信息带来的恐慌情绪。

洪水是寒冷的,新闻是有温度的

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中央电视台湖南记者站首席记者 赵喜

灾情就是命令,中央电视台湖南记者站全站18名“战士”义无反顾连夜冲向抗洪最前线。我们是记者,但是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我们都是战士,我们和所有参与抗洪救灾的人们一起,一直战斗在抗洪第一线,总行程上万公里,用汗水绘就了中央电视台湖南记者站的“万里抗洪图”。

站长谢宝军岳母刚刚过世,还没来得及料理完后就匆匆从北京赶赴一线,指挥调遣和协调防汛报道工作。他在常德指挥抗洪救灾的时候,夜里痛风发作,无法正常行走,但第二天仍然坚持赶到长沙跳马镇溃口现场,坐镇指挥。记者李艳君和娄超徒步抵达溃口,通过央视多个频道对溃口进行直播 ,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6月25日下午,我带领一队同事在桃江县采访报道时,涉水进入一处被淹的街道进行拍摄,不慎跌入个下水道的坑洞里,洪水一下就淹到了胸口,我迅速将摄像机举过头顶,并用一只手撑住坑洞周边,在旁边一名群众的帮助下,爬出坑洞。上岸之后,我发现左腿小腿被刮掉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找到镇上的一家药店进行清洗止血后,继续采访。

大家的辛苦体现在屏幕上的成果就是,今年汛期20多天的时间里,央视播发湖南防汛抗洪的新闻200多条,现场直播和新媒体直播共30多场,《新闻联播》约10条,推出了姚建刚、刘兵、荣建梅等抗洪线的典型人物。

洪水是寒冷的,但是我们播发的新闻是有温度的。我们的新闻,让观众看到灾区的真实情况,告诉观众面对洪灾,我们的受灾群众如何不屈不挠,积极自救;我们的党员干部如何夜以继日、舍生忘死保护群众安危;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是如何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抢险加固、转移群众在整个抗洪报道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了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防新闻的传播给抗洪救灾造成不利影响。

越是关键时候,越显党报责任担当

湖南日报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 龚政文

不平凡的2017年夏天,整个湖南日报社闻汛而动、向水而行,全员参与、全情投入,用笔和镜头、用心血和汗水,在报纸上、在网站上、在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微博上,记录、呈现了湖南人民抗击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的伟大斗争,彰显了党报砥柱中流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党报人的大局意识、专业水准和职业精神。

这次的抗洪报道,湖南日报动手早、行动快,全员上阵、全情投入,权威发声、有力引导,全方位报道、全景式呈现,融媒传播,效果空前。

报道期间,湖南日报共组织200多名记者编辑和工作人员投入抗洪救灾报道之中,报道阵容前所未有。我们的驻省防指报道组,从6月23日至7月10日连续蹲守省防指,及时传递动态信息,权威发布独家新闻。我们的各分社,社长们宝刀不老,带头采访写稿,年轻记者不遑多让,怀孕8个月的长沙分社记者张颐佳,挺着大肚子上一线;娄底分社记者周俊开着私家车奔赴新化,坚守三天三夜,洪水让他差点迷路;影像中心记者唐俊追着雨水跑了12天,在资阳区,为拍摄官兵们堵口战斗的瞬间,他跳进了洪流中;湖南日报晚班工作量急剧增加,时间大大延长,每天都奋战到凌晨4时以后,下班时东方既白,晚上再上班,又是斗志昂扬……

抗洪期间,湖南日报每天以4-5个版的规模报道抗洪救灾,共刊发稿件630多篇,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全省抗洪救灾的实况;共发评论言论近30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发挥了党报在舆论场“定海神针”的作用;策划了“为什么”系列,包括《6月,湖南雨量为何破“历史极值”》《洪水为什么这么猛》等,科学分析,释疑解惑,引起广泛关注;“党报专业权威+新媒体快捷发布”的融合传播,成为此次报道的亮点,湖南日报的稿件在PC端、移动端和“两微”等互联网平台的总点击量逾1.7亿次。

我们的报道,量多、质优、速度快、影响大,受到中宣部、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及各市州领导和广大读者充分肯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做好抗洪报道,紧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是天职;加强分析研判、及时科学调度是关键;一支作风过硬、功底深厚的采编队伍是基础。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越是关键时候,党报人越证明自己是一支能打硬仗、值得信赖的队伍,党报越能发挥重大而独特的作用。

抗洪报道也要讲究“作战技巧”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 罗迎春

在这次的抗洪报道中,湖南卫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及时启动防汛应急机制,由新闻中心牵头调动全台资源全力投入抗洪救灾特别报道,凸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为赢取抗洪救灾工作全面胜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主要有两条比较可贵的经验。

第一是我们快速启动应急方案,打通了卫视、经视、都市等频道的新闻报道。为做好报道,湖南广播电视台统一调度,新闻中心和经视、都市等频道联动,向长沙、怀化、永州、湘西、岳阳、娄底、常德等地抗洪前线派出50多组记者,日夜奋战,发回大量生动报道,尤其是在卫视推出了抗洪的滚动报道,得到中宣部阅评肯定。

今年抗洪报道恰逢建党节期间,这短短的两三天时间,要选对新闻点更考验新闻素质。这次我们没有错过,抓住了新闻点,结合“七一”时间节点,充分宣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传递正能量,体现主流媒体的价值担当。湘江长沙段洪峰来临时,正值“七一”,湖南卫视对广大党员干部带头防汛抗洪事迹的报道,让鲜艳的党旗在大堤上飘扬,正是一堂堂生动的党课,体现出主流媒体高度的政治敏感。如《益阳沅江:6名防汛队员大堤上宣誓入党》《72岁老党员身先士卒忙抢险》等主题十分鲜明。这是湖南卫视多年来培养出的的新闻敏感性与对新闻的把握能力,是努力建设“讲政治、有文化”电视台的表现。

第二是作战技巧。对抗洪这一类的应急灾害报道,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报道手段,第一阶段比速度,第二阶段则是比抓题材的能力,要在不同的时期摆出不同的阵法。

这一次的抗洪报道,我们在抗洪后段推出了专题片的《党旗飘飘战洪峰》。这是我们在长沙洪峰过境之后,我们午间新闻的制作团队日夜冲刺,连熬6个通宵,最终完成纪录片《党旗飘飘战洪峰》,于7月10晚上23:45在湖南卫视播出,取得份额5.52%,收视排名全国第二的好成绩。芒果TV、红网、华声在线等网站,以及新湖南、时刻新闻、湖南卫视芒果云等移动客户端也都在首页予以重点推荐,作品得到省领导的肯定。

用什么样的价值符号引领新媒体舆论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 贺弘联

当一场超历史的特大暴雨,与一个以80、90后为主体,全集团平均年龄32岁、一线编辑记者225人平均年龄28岁的新媒体团队遭遇时,近500员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 以其对党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奔赴灾区一线。

红网用什么样的价值符号引领新媒体舆论?

第一,我们用政治敏锐与新闻敏感吹响了迎战洪灾、舆论抗洪的第一声号角。6月23日, 150多名红网分站采编人员集结普瑞酒店接受业务培训,当晚下了整整一夜的暴雨,24日星期六上午,红网“中央厨房”集纳的信息表明,怀化、湘西等地汛情严重,上午11时,集团决定受灾严重的四个市州先期赶回抗洪一线,下午2:00,省防指再发汛情警报,进一步印证红网137家分站实时上传的灾情信息,红网集团党委果断决策,中止培训、立即启动一级响应机制,近500名采编人员、200多名记者赶赴抗洪一线,在记者抵达一线的路上,报道预案同步出台。

第二,我们用正面现场和新闻立场高扬起红网姓党、红网为民的鲜明旗帜。以饱和的正面现场、正面视角和鲜明的新闻立场大写了党媒姓党,汇聚起了一股股直达全省神经末梢,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正能量,唱响了省委省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果断决策、科学指挥抗洪救灾的网上主旋律,讲好了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天斗地抢险救灾的好故事。

第三,我们用真相事实和舆论担当肩负起舆情反转、拱卫大局的攻坚使命。红网深入灾情最重、质疑最多、舆情最复杂的宁乡沩山祖塔村,通过4天3晚的蹲守挖掘,推出了一组反映泥石流英雄群体的重头报道,当晚第一篇带有泥人照片的报道引发100多家网站转载,网上点击量达到1.1亿人次,引起了中央文明办和人民日报等单位的高度关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同志认为,报道所产生的作用,不仅仅是后来沩山祖塔村救人“英雄群体”入选中央文明办 “中国好人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当时湖南抗洪舆情一度被动的局面发挥了舆情反转的攻坚作用。

极品三国破解版

星天乐园手游

征三国破解版

霸天下安卓版